想到这里,苏钰臣更加认真了一些,同时心里也暗自嘀咕:蔡通判,这人名字倒是有些熟悉,元和三年扬州府的蔡通判.......有了!竟是这个人!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一页继续阅读---->>>
就便宜二三十文钱,这些人就舍近求远跑到“王记米铺”去买米,哪怕就是状元街附近的居民也是如此!而且听秦掌柜的意思,自己家的米应该还更胜一筹,却卖不过人家!
秦掌柜说到这里忍不住叹了一气,毕竟他也在苏家了十几年的掌柜了,在这间铺里也很是投了几分心血,如今睁睁的看着这铺一日不如一日,心里其实也不是滋味。
在苏钰臣看来,这就很离谱。
苏钰臣带着青松回府,心里琢磨着米铺的事,一家门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将自己脑海中所有的时间线和人都一一写来,推演了几天
苏钰臣知自己要合着时机搞大事,可是他对这粮价还是有不太能理解的地方:“秦掌柜,我们这个粮价如此便宜,为何生意这么差,都不见人来买呢?”
苏钰臣从脑海记忆线中扒这个人的一瞬间,皱的眉一就打开了: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这个倒霉!
苏钰臣这话就有“何不糜”了。
然而秦掌柜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愁苦:“只是后来蔡通判的妻舅王老爷也开始起了米铺的生意,他走的路比我们便宜,价格上就生生地压我们一截,我们卖750文,他就卖720文,我们要是卖700文,他就卖680文,同是一等米,品质哪怕控的没我们严格,有时候略微逊一些,但是价格是实实在在的便宜的,所以渐渐的大家就都到王老爷家的王记米铺买粮了,我们又不敢和王老爷来,毕竟人家背后还站着蔡通判呢!所以这米铺的生意也就日渐萧条,到现在整个扬州城里就剩小老儿这一铺了,而且说不准明年就也得.......哎!”
苏钰臣听了连连——确实啊,东西好又便宜,这不买的才是傻。
苏钰臣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觉自己抓到了商机:“那咱们为什么不自己粮?我们苏家那么多的良田,江南土地又沃,应该也能来比较好的稻米吧?”
不过苏钰臣阿飘的时候也有看到过一些男人卖妻卖女就为了拿几两银到赌桌上去赌,所以想了想站在这个角度,倒也是可以理解平百姓为了省几文钱到别去买米的况了,毕竟这个米可不像别的,天天都要吃。
他认为这价格已经便宜到离谱,所以理解不了为何卖不去,秦掌柜则是古怪地看了苏钰臣一,叹了一气:“咱们家铺的的粮大分从北方购,都是和我们苏家有老关系的供货商供应,品质还是非常稳定的,以前生意也还算不错。光扬州城里就不仅仅我这边一个米铺,城西三,这边城东两,城南城北各一,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我这个小铺每月也有六七百两的盈利。”
第十章 :定婚期
秦掌柜对苏钰臣的不识人间疾苦简直就要发笑了,不由得心里对这个三少爷外面草包的风评又信了几分。不过秦掌柜为人还是老实的,所以也没有不耐烦,继续回答苏钰臣的问题:“江南一带原本确实是产粮大区,只是随着近几十年来江南老百姓富裕,大家都开始用土地植果、棉、卉等,这些东西更能卖的价格,反而粮的人越来越少,如果要在江南地区包大块土地去稻米,那成本还不如从北方采购来的划算。”
苏钰臣俊秀的双眉的皱到了一起——看来生意是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以前对这些东西都没有好好认真关注过,看来自己也得从学起,否则就算接手了苏家的产业,到时候被面人诓骗了也不自知。
既然这个蔡通判是注定要成为炮灰的人,苏钰臣心也就一定——毕竟民不与官斗,他们苏家财富再多,在当官的人面前还是得哈腰、不敢有半造次。也是因为这样,“苏记米铺”对上“王记米铺”后,也只能一退再退,直到如今退无可退的地步。并非苏家不能,而是不敢。
臣转了一圈听完秦掌柜的介绍,也不过一炷香的功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