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劫掠百姓都是团伙作案,彼此之间也没多少同僚谊。
李安盘算着该专门雇佣一批百姓来理这些尸,让死人土为安,也能增加活人就业岗位。河北境大旱又加遭遇战,今年百姓地收成不好,得让他们暂时由农转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河北百姓。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个战败归家的老兵,回到家乡之后家里已经没有人了,自己又没什么地方可以去,就只能再次被征召当兵,再次被征召的路上慨自己已经没有家了,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两样呢。
“……贱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李安想起了这首诗。
举报其他人所犯的罪过,就能减少自己的罪责。
来人竟然是杜甫,杜。
寿安军初来乍到没法清楚每个叛军过什么坏事,但是他们的同僚都很清楚彼此过什么事,几份供一对十分容易就能查清一个降军曾经过什么坏事,而后就能一个量刑环节,该扔去矿山扔去矿山,该斩首示众就拉去斩首示众。
大唐的军伍制度是一营辖五队,每队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一什十丁,也就是一营七百五十人。李安订俘虏量罪策略,派寿安军中的小吏单独询问每个降军,让他们检举周围同僚的罪过,保证完全匿名。
“李二十九和杜之间何须如此客气?”李安佯装生气,“士别三日,难就不拿我当朋友了吗?”
左右亲兵挡住这个来历不明的男人,李安抬手拦住了他们,脸上浮现了笑意:“杜!”
一惊喜的声音从不远传来。
李安上前两步扶住杜甫要弯的腰,带着薄薄茧的手扣在杜甫肩膀上牢牢把他已经弯的腰给了回去。
沿途的景象颇为寂寥,路上少见活人,就算偶尔有一两个活人也是行匆匆,远远看着李安一行人就避开,不敢近前,路两侧时不时就会现尸,只有狸猫野狐在野草枯木之间跃穿梭,腐的兀鹫聚拢啄着尸,听到蹄声便惊恐一飞四散。
这里离石壕村很近了。
得把洛的一分工厂搬迁到河北境来,再加上暂时由官府面借粮给百姓,让百姓先把地上,粮可以等第二年收获了以后再还给官府。
夜渐,李安一行人便就近找了个镇住在驿馆,能够有驿馆,这个镇原先应当是一个繁荣的大镇,如今也人丁凋零了,偌大驿馆之中只有寥寥几个老吏守着。
人生能有几多愁?恰似社恐扮社。
他面上笑容怔了一,一刻便换上了郑重,抬袖便要揖:“臣杜甫拜见寿……”
田地里不来足够的粮,就只能钱买粮饱腹,钱哪里来呢?从军赚饷银、落草为寇抢劫,这些战地区的百姓只有这两条路。要是没有能赚钱的路,这些投降的叛军被遣送回籍之后依然有可能重新加叛军,或者走向落草为寇的路。
李安一边赶路,一边在脑中思考着如何行战后重建。
闻言杜甫耳尖唰一就红了,他一向掩盖不住自己的绪,当脸上便了动之。
只留樊宁抱着厚厚一本《寿安公主语录》满脸愁绪。
杜甫疲惫的脸上也浮现笑容:“我方才离远了还不敢认人,没想到真是故人。”
李安骤然想着,不禁迈了房门,打算去看看她押解的那一队降兵,原本她只是打算带着亲兵直奔洛。可鬼使神差,李安在邺城临发之前忽然就想起了杜甫,就脆领了个差事,顺路把石壕村籍的士卒送回原籍。
走近了李安才认来来人的份。
“李二十九娘?”
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冲杜甫心中,杜甫快走两步就想要上前牵住李安的手叙旧,走了看到护在李安左右两边的亲兵,杜甫才想起来自己面前的人已经不仅是李二十九娘了。
足足十天,李安才把战后安抚的框架搭建起来,而后给樊宁写好一本《寿安公主语录》,便于她替自己份,才带着一队亲兵借着送降军回籍地的名一路往南向洛而去。
李安侧去看,看到了一个风尘仆仆,穿破旧麻衣的中年男人,许是因为天冷,男人脖上还裹着麻布挡风,遮挡住了半张脸,一时之间李安竟然没有认来这是她的哪位故旧。
量刑,李安还发明了丧心病狂的匿名举报制。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